|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医药代表曝药店黑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04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759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顾客进药店买药,店员会推荐一些不知名的同类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武汉药店销售的一个怪圈。昨日,一位医药代表自曝黑幕:药店将药分A、B、C、D级,利润按顺序递减,首推药最低利润为40%以上,最高达80%,并以此作为店员销售考核标准。

  暗访:药店推荐不知名药品

  近日,家住武昌的萧女士致电本报称,上个月,她患感冒并出现咳嗽症状,药店店员推荐山西某不知名厂家生产的消炎止咳胶囊。 我吃了好几盒都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我觉得药店如此销售很奇怪,是否有猫腻? 记者调查,发现萧女士所说的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水果湖的老百姓大药房和刘有余大药房。当记者询问消炎用哪种药效果好一些时,店员很热情地推荐了 再林牌 的阿莫西林,价格是11元。记者以 没怎么听说过该品牌的药品 为由拒绝,并点名要买价格为4.5元的 白云山(7.32,-0.08,-1.08%,吧) 牌药品,此时,店员一再推荐: ‘再林’的疗效好一些。

  随后,记者来到春天大药房,该店店员向记者推荐了由四川蜀中药业生产的 盖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记者发现,在感冒类药品的第一排货架上,最显眼的位置基本上全是四川蜀中药业的药品,而市民常用的 白加黑 、 中联强效 等药品都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医药代表自曝:药品分等级 首推药有提成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药代表介绍,武汉药店的这种经营模式至少已有两年了。 药店里一般有厂家人员,也有自己聘请的营业员。考核都是以首推品种为主,有很严格的利润等级,要求在客人来时必须推荐首推品种,除非顾客点名要哪种药,否则不主张卖。 他介绍,因为利润很薄,国内的大品牌目前都出现了这个问题,药店多以大品牌吸引客源,比如打1元特价,吸引到顾客后再推荐利润高的同类药,以累计购物达多少元送礼品的方式促销,赚取利润。

  他还介绍,目前药店都将药品分为A、B、C、D四个等级,A类为自己连锁代理的品牌或者贴牌品种(即从小厂家进货贴上自己的牌子),这种药品利润达70%到80%之间,B类一般不代理,利润次之,C类利润在40%以上,D类则为很多大厂家不怎么赚钱的药。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买电器大家都愿意买知名品牌的,不愿意买从未听说过的品牌。只不过药品这个行业老百姓并不是很懂,所以一些市民很容易相信店员的推荐,以高价买了低质药,真是害人! 该医药代表气愤地说。

  专家:同种药质量不一定相同

  记者就此采访了药学专家、同济医院药剂科方建国教授。他介绍,虽然市面上很多药品的标示成分都一样,但并不代表每种产品疗效都相同: 就拿板蓝根来说吧,由于产地、原材料、加工工艺等的不同,可导致其中所含的板蓝根有效成分不同,治疗效果当然不同,中药材都有各自的基地,小厂家没有办法达到很高的种植标准,质量肯定不同。

  药监部门:只监管药品质量

  对于药店的这种行为,药品监管部门也很无奈。他们表示,药品监管部门只能对药品的质量做监管,只要是国家批准的药品都可以上市,但他们的成本价肯定不同,理应卖价不同, 只是现在市场乱了,这些都变成了经销商各自的市场行为,蒙蔽了消费者的眼睛。

  揭秘:首推药利润高

  记者通过重重关系,在医药公司调取了几种药品不同厂家的进价和卖价进行比较,很明显看出中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