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医养生:长夏保健,可灸脾俞穴(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0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1133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长夏是指夏秋交界的季节,一般认为是阴历6月,阳历七八月。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湿则是长夏的主气。在这段时间,阳热至盛,氤氲熏蒸,水气升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节。

中医养生:长夏保健,可灸脾俞穴

  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湿邪困脾,则脾的健运失职而湿浊内生。湿邪伤人,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最易出现“沉重”的症状,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因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教授认为,长夏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最早见于《灵枢·背腧》,是脾的背俞穴。所谓背俞穴即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中医认为,背为阳,脏为阴,“阴病阳治”,因此背俞穴是治疗五脏病症的主要穴位。脾俞穴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袪湿化浊的功效。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中医养生:长夏保健,可灸脾俞穴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

[责任编辑:昕亚]

1 2 下一页 尾页

21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