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教育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比利时Ghent大学上呼吸道研究合作实验室共同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拥有强大的专业实力,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但这样的环境中,张罗教授仍坚持终身与学习相伴,向世界展示中国医生的风采。
一直努力做到更好
不断学习是张罗一直坚持的标准。以优异的成绩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张罗被北京同仁医院的王牌科室耳鼻咽喉科选走,后来又如愿考上研究生,正式师从工程院院士韩德民教授,两年后又顺利保送博士。
但读博期间一次短暂的出国交流,让张罗被现实刺痛。他看到了中国耳鼻咽喉科医生与世界的巨大差距,不但在学术会议上没有发言的机会,甚至连听懂都不容易。虽然博士毕业后,31岁的张罗已经被任命为鼻科的副主任,但他还是放弃了相对安逸的生活,选择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继续深造。
刚到异国时,他不仅更加深刻地看到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也感受到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歧视。张罗说:“我的‘老板’是个英国人,英语语速很快,他不会因为你听不懂就放慢速度。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达不到他要求的能力就会被轻视,因此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关键就是能不能拿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成果。”
经过两年的培训,张罗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在业界很有影响力的英文文章,老师对他的态度也发生极大改变,希望他能留在美国申请终身教授职位。但他更想利用在国外所学到的前沿知识,回到国内临床一线施展才能。
由于科研和临床能力优秀,归国后的张罗很快被破格提升,36岁成为主任医师,38岁时成为了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在那个年代,40岁以前能做到这个高度的专家凤毛麟角,但张罗对这些并不满足,因为国外培训的经历让他时时提醒自己和世界顶尖水平存在着差距,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做到更好。张罗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课题、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昕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