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9 月8 日是白露节气,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后,天气渐凉,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即便偶尔降雨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的环境,反而更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加大。秋燥虽然是自然现象,但这个“燥”如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便成为致病因素。所以,白露时节做好日常预防保健非常重要。

很多预防秋燥的科普文章中都会提到多饮水以预防秋燥的说法,有的人觉得比较有效,有的人却觉得效果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大成介绍说,燥邪的致病原因有四个特点,对于秋燥耗损津液的这一证型,主要是因为“燥性干涸”引起的,这类人群一般多饮水能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效果。但是秋燥致病的燥邪还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

第一,燥邪最容易损伤肺脏,诱发呼吸系统疾患,比如大家经常听说的燥咳,这类咳嗽西医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按温燥与凉燥辨证用药,效果较好。
温燥咳嗽一般发生在初秋,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痛为特点,或伴身热、微寒、头痛等风热表证。中医常用具有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的中药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昕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