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不同体质祛湿,究竟怎么喝凉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1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1017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人、国家临床脾胃消化病重点专科带头人刘凤斌

  三伏天来临,广东已进入了烈日与暴雨齐飞的时节。在这个季节,该如何祛湿保护健康?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人、国家临床脾胃消化病重点专科带头人刘凤斌来到“广东名医大讲堂”,助我们打响夏日“祛湿大战”。

不同体质祛湿,究竟怎么喝凉茶?

  湿热过重或致中风

  在广东,盛夏保健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祛除体内湿气。刘凤斌说,从中医上讲,湿为阴邪,其性较粘滞。湿邪分为外部的湿气和内部的湿气。外部的湿邪会损伤人体阳气,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胃脘部胀满、疲倦乏力等症状。内部的湿邪主要与个人饮食习惯有关,例如日常食用的煎炸、油炒、肥腻的食物蕴积在胃肠等部位易导致湿热内生。

  湿邪会影响人体功能的下降,导致出现口干、口苦、大便不通畅等症状。当湿邪和其他邪气混合在一起时非常难祛,这也是煎炸食物和冷饮混合在一起极易导致湿气而又难以祛除的原因所在。

  刘凤斌介绍,若湿热、湿邪、寒湿停积在体内,轻则会导致疲倦乏力、影响胃肠功能等状况;若湿邪在人体内时间过长,则会堵塞血管,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或中风等疾病。

  喝祛湿凉茶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

  广东人习惯喝凉茶祛湿,刘凤斌提醒,不同个体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盲目饮用只会损伤人体阳气,加重寒湿,影响脾胃功能。”

  遵照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观点,刘凤斌研制出三种常见体质对应的祛湿配方:

  一、最清新的祛湿方——适用头晕、困倦、便秘、舌苔厚腻等湿热体质的人群。配方:蒲公英、绵茵陈、火炭母和紫苏叶四味药材各30克熬煮。

  功效:绵茵陈可清热祛湿,利胆褪黄,火炭母可清肠道湿热,蒲公英可清热解毒,祛湿,清胃肠道湿热,紫苏叶可芳香化湿。

  二、最开胃的祛湿方——适用身体出现困倦,拉肚子,舌苔淡白等脾虚寒虚的寒湿体质人群。配方:10克党参、20克生姜、6克砂仁、5克陈皮熬煮。功效:党参可降脾胃火,补气,适合寒虚人群;砂仁可芳香理气,理气化湿;陈皮可理气化湿;生姜可暖胃。

  三、最便宜祛湿方——适用口干、困倦、舌苔黄腻等虚实夹杂的人群。配方:30克土茯苓、50克五指毛桃、5克陈皮熬煮。功效:土茯苓可清热祛湿;五指毛桃可补气,清湿热,理气;陈皮可理气化湿。

  名医问答

  南方日报:身体未出现不适时,需要祛湿吗?

  刘凤斌:当身体各方面机能包括胃肠功能足够正常时,外界的湿气是难以侵入到体内的。此时体内没有湿气,不必吃药祛湿。

  南方日报:正在服药的人可以祛湿吗?

  刘凤斌:如果在服用西药时感觉有湿气,可以通过吃药祛湿;如果正在服用中药,就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医生开具的中药里,已经含有根据你的体质所配的药材成分,此时不用再专门祛湿;如果祛湿药和你正在服用的中药产生冲撞,要避免在服中药期间同时服用祛湿药。(朱晓枫)

[责任编辑:王卓]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