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最近在廣州召開中醫藥標準化研究推廣基地建設單位座談會,探討推廣中醫藥標準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笑頻表示,某些傳統醫藥大國與中國爭奪標準制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中醫藥國際標準制訂面臨挑戰。目前,中國國際標準化項目提案有待在國際範圍得到認可和應用。
據悉,目前,中醫藥標準化研究推廣基地建設單位,全國共有42家三甲中醫院上榜,成為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這意味著全國的中醫院將合力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為中醫藥走向國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傳統醫藥大國爭奪話語權
王笑頻表示,中醫藥(針灸)廣泛傳播於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中藥出口總額達14億美元。2009年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傳統醫學決議》(WHA. 62.13)敦促各成員國將中醫藥等傳統醫藥納入國家醫療衛生體系,部分國家紛紛對中醫、針灸進行立法管理(澳洲、加拿大等)。
目前,中國與70多個國家(地區)簽署了含中醫藥合作政府協議91個,專門的專門中醫藥合作協議48個,已形成中醫藥醫教研產等多層次、全方位合作格局,中國國際標準化項目提案有待在國際範圍得到認可和應用。安全與質量控制具有廣闊發展領域,中國工作方案應體現中國作為技術委員會承擔國的義務及中醫藥大國的實力,同時確保中國中醫藥國際貿易領域的利益。目前經廣泛研討,已提出6項方案。
不過,王笑頻坦言,中國中醫藥國際標準制訂面臨的挑戰,國際競爭激烈,某些傳統醫藥大國與中國爭奪標準制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國內欠缺對國際標準化制定遊戲規則的了解,缺乏相關研究。
國務院支持批出專項經費
王笑頻認為,國際標準化是中醫藥產業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利用兩個資源,實現由技術、資源等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的必要環節。中國的工作要明確以中國中醫藥標準為基礎,利用WHO平台和機制,建立國際傳統醫學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國務院已批准專項經費支持,國內專項正在積極申請中。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抓緊國內及基礎性工作。建立以上海專家為核心專家隊伍,針對ICTM項目組原有內容模塊進行修改,使之更好反映中醫藥特色和規律。如何保持中醫藥特點是中國在國際傳統醫學領域中佔主導地位最為核心的關鍵,應引起高度重視。
王笑頻表示,深感國家標準的修制訂工作的緊迫性和進一步加強的必要性刻不容緩,這是中醫藥走向國際的根本基礎,應大力推進對中醫藥標準的修制訂工作,為掌握國際標準的主導地位提供有力保障。
與現代醫學標準互補互容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呂愛平說,中國的《標準化法》以國家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構建中醫藥核心技術標準為重點,調整標準體系結構、提高標準質量、加強標準應用。積極以提高標準化在學科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國家利益、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為中心,選擇優勢目標,實施重點突破,提高中醫藥標準化的水平,擴大中國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的話語權,以標準化帶動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
談到戰略目標時,呂愛平表示,到2020年,建立符合中醫學體系、與中醫藥相關法規和現代醫學標準互為補充的、互相兼容的、健全的中醫標準體系和相應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支撐體系。提升中國的中醫藥標準化水平,擴大中國在中醫藥國際標準制訂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