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卫生部 十五 星火计划重点项目,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 第二轮培训计划正在上海举行。讲师团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付 超级细菌 仅靠医生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对公众的相关教育不能成为 被遗忘的角落 ,只有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解、支持,人类才有可能赢得对抗 细菌战 的胜利。
滥用是培育 超级细菌 的温床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被公认为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而,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滋生现象愈演愈烈,且已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全体民众健康和用药安全的社会问题。
本次培训会大会主席,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国推广计划核心专家何礼贤教授表示,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过于迷信,甚至盲目崇拜,对抗生素滥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说,抗菌药物滥用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如很多人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吃几片 消炎药 ,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只是病毒感染,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还有的人迷信高级的、广谱的抗生素,上来就是二代三代头孢,结果人为地加速了细菌的耐药。在门诊上, 病人点药 不是个案,坚持用药原则成为医患矛盾的诱发因素;在药房,凭处方购药常常是流于形式,抗菌药物较为易得;而在家庭 小药箱 中,抗生素几乎唱起主角,为不问指征、不按剂量疗程的滥用创造了条件。
滥用是医疗费上升主因
用抗生素的钱,要远远超过用于治疗肿瘤的钱 ,当记者就这一说法向专家求证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学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坦言: 此言不虚。 他举例说,治疗一个白血病患者前后大约需要9万元左右,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抗生素的钱。而如果是一个伴有严重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贵的抗生素一天就要五六千元钱,一个月可能9万元钱还不够。
有统计显示:抗菌药物已成为我国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其约占所有临床用药的30%-50%。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已使我国成为耐药菌滋生的易发地区之一。以大肠杆菌为例,其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已达70%-80%,居全球最高。有专家预计,我国每年因耐药菌所耗的医疗费用约数百亿人民币,而耐药菌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新增50万人。
研发新药难以控制耐药性的发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为了对抗细菌耐药性,人类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尤其是针对耐药菌的新型抗菌药物。但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物通常需要10年左右时间,而某些细菌耐药率明显增加只需要2年时间。因此,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产生速度。
避免滥用需要社会氛围
照此发展下去,我们将无抗菌药物可用。 对此,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学会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强调说: 这绝非危言耸听!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出警示称:超级耐药菌的出现,让人们感觉到这一天似乎随时都会到来,而这一灾难并非来自大自然,而纯粹是人为的灾难,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
有何良方?胡必杰教授提起了多年以前在国外学术会议上,一位与会专家说的 故事 :面对一个病人,当时医生手中有两个抗生素,A抗生素疗效评分为4个+,B抗生素疗效评分只有3个+;但是A抗生素会诱导耐药,评分4个+,B抗生素不易发生耐药,评分只有1个+。此时,医生该如何选择?就合理用药原则而言,应该选择疗效略差一点,但不易发生耐药的B抗生素。但是,左右医生选择的不仅仅是用药原则。如果这个病人是你的父母亲、你的兄弟姐妹、你亲戚朋友,你还会坚持选择B吗?
正确选择抗菌药物,这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学上的选择,是医生对病人和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胡必杰强调说:这第一步当然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正是基于此, 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 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3万-4.5万名基层医师的培训工作。
让抗生素退出家庭药箱,让输液室不再人满为患,或许是眼下市民最可行的远离超级细菌、维护自身健康的良方。
细菌耐药形势严峻
参与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国推广计划的专家、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必杰教授介绍,中国的细菌耐药现状形势严峻,以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为例,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达到70%-80%,处于全球前列。放眼全球,以NDM-1 超级细菌 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层出不穷,给世人不断敲响警钟。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明确监测到NDM-1,但身边的多重耐药细菌同样值得警惕。监测显示,当前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耐药菌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后者包含肠杆菌科、不动杆菌属等,而不动杆菌属的多重耐药发生率很高,最容易产生 超级细菌 。
胡必杰举例说,在国内就诊率较高的医院ICU病房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鲍曼不动杆菌,近一二十年来,该细菌的耐药力显著上升,院内感染比例增加,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等,虽然毒力较低,大多数人能痊愈,但可能会导致少数体弱人群死亡。
代价高昂病死率高
据统计,美国人每年因细菌耐药而支出的医疗费用达到数百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也在数百亿元人民币以上,病死率也在逐年增加。胡必杰教授细陈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 治疗费用高、疗效不佳、病死率高、毒性可能增加、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曾有医生打比方说,病人花在抗生素上的钱,远远高于肿瘤治疗的钱,以血液病为例,一般治疗费用在9万元左右,而如果病人要使用特殊类抗生素,一天可能就需要五六千元,导致治疗费用急剧上升。
合理用药有待提高
负责此次全国培训的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专家何礼贤教授指出, 抗菌药物滥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遍了。
他举例说,到了医院,病人喜欢 点药 ,尤其慢性病人,用药经验丰富,医院各科室都使用抗生素,甚至70%的急诊病人都用上了抗生素;出了医院,病人在药房登记下个人信息就可以买到抗生素;到了家里,头疼脑热就吃几片抗生素。何教授建议道: 家庭小药箱绝不应该有抗生素。大多数时候只是病毒感染,并不需要抗生素,还有人迷信高级的、广谱的抗生素,上来就是二代三代头孢,结果人为地加速了细菌的耐药。
胡必杰坦言,10年前,他根本无法和病人解释为什么不用抗生素,而现在许多病人都知道了细菌耐药的危害,只是这种合理用药的社会氛围还远远不够。
主要责任在于医生
专家们认为,正是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和加速了细菌耐药性产生, 无抗菌药可用 并非危言耸听,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责任在于医生。
所谓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按照病原菌的敏感性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及其配伍;正确掌握使用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案;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合理用药。此外,卫生部近期已要求各级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等,但是,怎么才能将这些合理用药的方法、制度、机制等落在实处?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有识之士指出,一方面应加强对感染类医学人才和专家的培养,让监管队伍有人可用;另一方面,在监测中发现个人或单位滥用抗生素,有关部门的板子不能 高举轻放 ,应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