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中医药资源大省,全省中草药4802种,民族药1500种,中药蕴藏量达6500多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该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中药制药工业初具规模,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法规 2005年9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贵州省发展中医药条例》,这是该省的第一部中医药地方性法规。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全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标准》、《贵州省中医医院医院质量管理年评审细则》、《贵州省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标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中医药规章制度。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也相继推出一系列鼓励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的中医药法规政策,为全省的中医药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提供了保障。贵阳市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投60万元的中医药事业建设发展专项经费,对推动全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贵州省已有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67家,其中省级中医医院2家、地级6家、县级59家;全省已有469家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科和中药房,3885个村卫生室和1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开放床位6220张,中医药执业医师6454人。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作为该省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有关统计,全省民营中医医院有101所,个体中医诊所999所。服务体系和网络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据统计,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年门急诊人次已达到258.6万人,出院人次为13万多人。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全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科共67个,有国家级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10个,国家贫困县中医医院专科建设11个,省级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专病)46个。其中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病专科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五 重点专科;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梗专病等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黔南州中医院等7所中医院被列为 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制剂能力建设项目 ;黎平县中医院等18家县级中医医院被列为 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遵义县中医院等16所县级中医院被列为 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