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张舵 黄小希)记者日前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获悉,2009年一季度北京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77.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处长张星告诉记者,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新药开发方面,北京药企自主研发的两个一类新药已经上市,其中 苏灵 作为我国第一个蛇毒血凝酶类的一类新药,于今年3月25日正式上市。
在医疗器械领域,北京市经过几年摸索,着力于核心部件开发,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今年4月10日,由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 0.5T磁共振成像系统 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 0.5T磁共振成像系统 每台售价400万元左右,而从美国进口一台同类产品需要1000万元。
与此同时,作为北京中药龙头企业的同仁堂建立了科学、可控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实现了中药自动化生产。安宫牛黄丸等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改变传统中药在国际上的尴尬地位、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药理支持。
目前同仁堂累计有100余个中成药品种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9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中成药出口额达到2248万美元。
据介绍,2004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在生物医药领域共投入财政科技资金4亿多元,设立重大项目23项,建立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从药物设计、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到制剂研发、规模化生产等创新的研发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