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医药资讯 » 正文

军地联合药材保障模式救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1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724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承担军队战备药材储备任务的十几个军队仓库和8省(市)15家地方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总后勤部统一指挥,国家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运用军地联合药材保障模式和机制,迅速行动,紧急调运300多种、185万台件、价值1.4亿元的急救、防疫药品和卫生装备保障部队救灾急需。各仓库和代储企业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将药材运达灾区指定地点,最快的从接到通知,到清点、装车、运输、抵达灾区仅用了12小时,是四川大地震全国大救援行动开展最早、反应最快的系统之一,快速运抵灾区的药材在救灾初期为挽救受伤群众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地联合药材保障模式形成于2005年,总后勤部按照胡主席关于 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 的指示精神,尝试将应急需求量大、轮换更新要求高、临时筹措困难的部分战备药材依托地方企业代储。

  四川大地震前,军队已在全国部分省、市的近30家企业,储备了18大类、580余种战略储备药材。地震发生后,军地联合药材保障迅即启动,国家发改委主管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全力配合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各相关省、市迅速启动了战备药材应急保障预案,全力协助军队调运战备药材,首次将军地联合保障模式运用到大规模突发事件的保障上。

  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河南、辽宁等省、市的代储企业接到调运任务后,省、市领导直接指挥,当地发改委组织协调,采用空运和公路运输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将第一批代储药品迅速运抵灾区,药材供应保障能力在抗震救灾中经受住了考验。

  据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局长任国荃介绍,军地联合药材保障模式在抗震救灾中能够灵活运用,与平时预有储备、管理和动用机制健全、分工明确、定时演练,以及发改委、药品监管系统和代储企业全力配合密不可分。

  依托地方企业代储军队药材,使军队药材储备由 死 储备向 活 储备、由单一保障向多元保障转变,不但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每年还可节约药材轮换更新、维护保养、管理等大量费用。

  这次抗震救灾药材保障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军委决策军队要走社会化保障的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也为建立和完善军地融合的药材保障体系和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