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一届政府大力巩固和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提高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国家将通过选择社会办医联系点,予以重点跟踪推进。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为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意见》要求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
《意见》要求发挥我国传统和特色优势,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保健知识及产品,鼓励和扶持优秀的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培育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意见》还要求顺应消费需求和新兴业态发展趋势,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和咨询、全民体育健身,以及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意见》从鼓励扩大供给、刺激消费需求两个维度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具体措施。
他说,《意见》提出的有针对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专家解读
未病先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疗服务与健康服务高度相关,但是有本质区别,医疗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人生了病,如果5%的发展空间是以人健康出问题为前提,以人生病为经济来源,那么人们福利是下降的,并不是好的发展方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说。
刘国恩认为,如果未来把发展由医疗服务为中心最终变为健康服务为中心,将会带来发展的本质的不同。“中国目前医疗支出所占GDP总值为5%左右”,“如果能把发展路径从以医疗服务为中心的概念进行前移与后延,转变为一大部分的资源用于没有生病的健康服务,以健康服务为中心,就可能把握5%经济发展空间利用好。”
“健康服务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健康服务业发展可以使医疗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上得到提高,促进医疗服务效果,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刘国恩说,“‘有病再治’是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的下下策,现在进行未病先治,发展健康服务业,避免了出现问题再找办法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