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财政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13亿农民享受医疗保障将带动我国医药市场增长。
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全世界各国卫生工作的方向,20多年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得到世界广泛接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指基本卫生保健,是指基本的、人人能够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居民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其筹资机制以公共财政筹资为主,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我国新医改的规划是2010年实现全民医保,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到三点:第一建立公平的基本医疗筹资体系;第二建立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第三建立质优的基本药物供应体系。
现有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需要并轨:我国现行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在职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非在职职工)、新农合(农民),筹资金额、方式和管理差别很大。城镇职工是强制保险,筹资来自职工工资和雇主,筹资金额相当于职工工资的8%,2007年人均筹资1012元(包括统筹资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筹资来自政府投入和个人缴纳两部分,当前筹资金额分别是240元和100元,政府投入均为80元。管理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管理,因此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我国现有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在筹资和管理上并轨。
十七届三中全会定调农村改革,农村医改已经起步: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财政将向农村倾斜,扩大覆盖领域和范围,发展农村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新农合2003年开始试点,2006-2007年覆盖面快速扩大,预计2008年底实现全面覆盖,政府筹资金额也从2007年的40元提高至80元,农民个人筹资金额也从10元提高至20元,2009年新农合人筹资金额达到100元。医疗保障改革农村进展最快,为我国建立"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平等权利奠定了较好的执行基础。
农村医疗改革,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器:我们预测2016年新农合筹资金额有望翻两番,人均筹资400元,总额达到3500亿元,按药品占比40%计算约合1400亿元药品销售(2007年这一金额仅140亿元,全国药品销售总规模3630亿),从政府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看,这一预测是明显偏低了,农村药品供应未来将有赖于基本药物制度,无论金额上升至多少,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将会直接受益于新农合筹资金额的不断上升。
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有利于中标生产商:目前基本药物目录初步圈定756种,我们估计国有大型制药商在基本药物上都会有所斩获,初步推测申万重点公司可能涉及核心品种并对盈利有提升的化学制药企业是:华北制药(注射用青霉素)、东北制药(整肠生、磷霉素钠)、海正药业(表阿霉素)、双鹤药业(降压零号)、恒瑞医药(环磷酰胺)。中药企业是:云南白药(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气雾剂和宫血宁)、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同仁堂(多个品种)、中新药业(多个品种)、广州药业(消渴丸、华佗再造丸等多个品种)、千金药业(妇科千金片)、江中药业(草珊瑚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