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医药资讯 » 正文

医院“挤占”党政办公楼 优先满足百姓需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7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970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最近,内蒙古达拉特旗出现了一件群众津津乐道的事——   3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人民医院新址工程建设工地上,推土机马达在轰鸣,一台台挖掘机挥动着铁臂,一辆辆载重货车穿梭在施工现场……   优先满足百姓需求   望着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正在现场监督施工的旗医院办公室主任张鹏昆兴奋地告诉记者:“医院新址工程3月25日正式开工,明年这时候我们就要告别拥挤的旧楼、搬到宽敞的新大楼去了!”新医院占地面积达130亩,是以前的5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以前的4倍多,医院建成后能容纳800张病床,将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旗县级医院。据旗医院院长白云旺介绍:“旗医院新址工程所用土地是原准备新建旗委政府办公大楼的所用土地。”   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建于1959年,本来医院的编制床位是165张,虽然把临时床位增加到了350张,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的需求。内二科住院部已经破旧不堪,每个病房都住得满满的,大一些的病房都加了床位,而且主任办公室也成为了病房。护士长孙树清告诉记者:“内二科本来有29张病床,现在已经加到44张,仍然不够用!”白泥井镇七份村82岁的村民刘二凳因患冠心病要住院,“因为病床腾不开,等了好几天才住进来。”旁边病床的王恒先插嘴说:“我也等了好几天才住进来!”   达拉特旗旗委、政府的办公楼建于1958年,比医院大楼还年长一岁,已属危楼,许多结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政府办公室主任赵兴国介绍:“大楼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实际可利用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人均办公面积严重不足,甚至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由于建筑年代久远,配套设施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   在这样两难的境况下,达拉特旗党委政府做出决定,将规划用于建设党政办公大楼的133亩土地无偿让出来,建设新的旗人民医院,先满足全旗老百姓的就医需求,此外旗政府还投入9700万元为医院建设买单。   达拉特旗财力并不雄厚,要拿出9700万元绝非易事。为此,旗里决定用借款的方式来筹集建设费用,分三年还清。 “这块地价值1.3亿元,建设费用9700万元,医院不用掏一分钱!以往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不得不‘自谋出路’,有了如此巨大的投入,医院没有了创收的压力,就能集中精力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能。”旗医院院长白云旺说。   鼓励医生降低费用   “2005年之前当时给我们编制人员的工资,财政拨款这一块,只占核定工资的89%。2006年工资改革的时候,给我们改成100%。现在,旗里正在研究把所有聘用人员的工资也全部纳入预算!”白云旺说。   从2002年到2007年,旗里给医院的拨款增长了3倍。财政投入保证了医院的固定成本(人员经费、医疗仪器设备购置等)支出,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后盾,保障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挥。   记者见到了即将出院的昭君镇村民高三旺,他因患肺气肿住院半个月,“医药费要5600多元,因入住了‘济困病房’,实际上只交了2300多元。”   自2006年,旗医院设立济困病房以来,已有500余人受益,累计减免医药费用11万元。 据介绍,济困病房的济困对象为低保人员、城市下岗未就业人员和五保人员。济困对象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同时,旗卫生部门会同药监、物价等部门对常用药品和常规性收费项目进行了限价,药价平均降幅达14%。   今年76岁的昭君镇村民赵蛆女患高血压20多年,对药价的变化最有发言权,“洛伐他汀以前要50多块钱一盒,现在只要10块钱。” 旗医院实行了严格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医生收入与医院效益、与处方完全脱钩,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2007年,药品只占医院业务收入的30.1%,这个比例很低,鼓励医生用最小的成本给患者看病。”白云旺认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也是公立医院的责任。   相关评论一:公立医院不是“全能医院”

  作者: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周生来   要想使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政府就必须从政策、制度、规则上为公立医院提供实现公益性的条件,而不只是“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公立医院产生偏离公益性现象,根本性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而非公立医院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到位,错误地将政府应担负的责任推给了市场,出现了“公立医院见死不救”等现象。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表层现象是某些医生及管理者职业道德问题,深层问题是政府职责的失位、缺位问题。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应当掏钱为穷人看病,而不是把这个职责推给医院。因此,要想使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政府就必须从政策、制度、规则上为公立医院提供实现公益性的条件,而不只是“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喂草”,势必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立医院嘴上讲公益性,实际上追求经济性。   公立医院要想实现公益性,就必须明确公立医院的角色定位,虽然我们的国家早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阶段,但由于医疗卫生行业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思想尚未解放,还停留在“模式的服务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状态,可是我们的社会早已出现了民众对医疗卫生的多元化的需求,“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就这样产生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从“全能政府”变为“有限政府”。公立医院也应改变“全能医院”的角色,结束服务所有人的时代。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保障实现公益性。   相关评论二:为公立医院撑一把伞

  作者:清华大学副教授 沈群红   当务之急是解放医疗机构,让他们从不合时宜、不合规律、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   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曾将医院的状态比喻为“破车狂奔”。所谓“破车”是指医疗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人才队伍以及其他资源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匮乏与不足,而“狂奔”,则是指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百姓的医疗服务的需要以及医院自身经济扩张的冲动,医院不得不快速发展,拼命狂奔。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政府需要担负重要责任,为公立医院撑起一把伞。   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是评价政府工作的基本标准之一。曾经有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这样表达自己的心迹,做医院院长的人就是要给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撑起一把伞,无论外面刮风下雨,还是乌云密布,都要让他们能够阳光灿烂,专注于事业。同样,在公益性医疗机构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也应撑起一把伞,让他们能够专注于人民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打造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政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才能有利于公益性医疗机构的发展。这样,“狂奔的破车”就有时间维修、新,奔向更光明的前途。   目前,医院受到政府各个不同部门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解放医疗机构,让他们从不合时宜、不合规律的、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   相关评论三:让公共资源惠及弱势群体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 薛澜   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首先要切断公立医院与政府卫生部门的行政关系,按照不同医院的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改革。   当前公立医院存在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市场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与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政府行业监管,完善医疗服务市场,让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用在穷人和弱势群体身上,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医院经营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但受事业单位行政体制的约束,医务人员的收入和医院的各种服务无法按照市场规律体现其价值,各级医院只能在行政体制约束的缝隙和漏洞中寻找利益空间,如医生收红包、医院以药养医等。   加快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与产权制度改革,首先要切断公立医院与政府卫生部门的行政关系,按照不同医院的定位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改革。对于少数承担重要科研教学等公共职能的研究型医院,保留其公立医院的地位,同时要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对其提供稳定的财政保障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其他主要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应鼓励其改革管理体制,成为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医疗服务存量。 (责任编辑:江大红)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