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家喻户晓,农民参合率已达94.4%-走乡进村看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大显身手。实施 三网四化 管理,支乡带村给百姓实惠,促进农村卫生工作良性运行、和谐发展
刚得病时,那叫个愁呀,后来想起自己参加了新农合,脸上才有了笑模样。 日前,甘南县长山乡的农民卢世芹突发脑血栓,由于参加了新农合,住院期间她利用大病补偿顺利完成了住院治疗。出院后乡卫生院的中医又为她制定了中药维护的康复治疗方案,每个月的费用仅12元钱。她激动地说: 以前得这病就得倾家荡产,现在缴10块钱就能得到最多两万元的补偿,而且又有知根知底的乡医给看病抓药,有个急病乡卫生院还能给联系转诊,现如今咱农民有病也不愁了。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称赞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方法对头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瓶颈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黑龙江省作为并不富裕的农业大省,在有限的财力下,通过不断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从基础抓起,并形成体系,切实解决了农村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在农村卫生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收益保障体系、环境建设、管理方式三驾齐驱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路。日前到黑龙江省进行调研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称赞黑龙江省的农村卫生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方法对头。
新闻调查
1、交上10元钱看病保一年
目前黑龙江省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比率已达94.4%,新农合制度在黑龙江省广大农村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正是由于农民参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农合制度科学合理规范运行,使以往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2007年9月7日,是个让我最激动、最难忘的日子! 甘南县中兴乡团结村参合农民何玉龙说,他在患有重大疾病转诊治疗后,那天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7000元参合医疗补偿金送到他家中。
何玉龙是2006年参合农民,今年37岁,家有70多亩地,2007年5月份患上食道癌,6月份经转诊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做了手术,花掉医疗费用1.8万元,使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正当一家人为术后费用发愁的时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和中兴乡卫生院的有关人员将补偿金送到家中。
何玉龙的女儿流着泪说: 正需要钱的时候,你们这么快把钱给送来了,真是解决我们很大问题。
据了解,2008年黑龙江省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个农民至少80元(各级政府70元、农民个人至少10元),比2007年人均增加30元,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相应提高了参合农民住院大病补偿比,全省提出了住院补偿的统一指导意见,即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县以外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为60%、40%、30%,并将封顶线提高到2万元。同时针对全省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将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纳入门诊补偿范围。 据省卫生厅农卫处孙希昌处长介绍:新农合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体现让广大农民受益,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补偿模式、提高管理能力,让农民能够比较快捷、最大限度得到补偿。
目前全省有43个县(市、区)政府正式成立了新农合经办机构。2007年,黑龙江省还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新农合工作任务目标考核细则》,该《细则》所确定的具体指标明确了责任部门,分政府、财政、审计、卫生行政部门、合管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等,并依据此《细则》通过13个市地单循环非交叉检查对全省13个市地所有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进行了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新农合工作的有效运行。
2、五个 神医 和他们的七个绝活
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为广大农民提供合理的卫生医疗环境?为此黑龙江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的同时,重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适宜技术、人才培育措施。于是一大批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乡医,用简便、合理、廉价的医疗手段,走乡进村为广大农民服务也成为黑龙江省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
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农村,该县中医院的汽车流动医院、五个 神医 以及他们的七个绝活可谓家喻户晓,说的是医院走遍全县乡村的汽车流动医疗队,深得广大农民信任的五位知名中医,以及为农民防病治病的针灸、按摩、牵引、小针刀、穴位注射、火罐、刮痧等7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而正是这些被农民信赖的 神医 带着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适宜技术,2007年跟随流动医院走遍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108个村卫生所,出诊18100人次,取得很好效果,走乡串村的流动医院也让广大农民翘首企盼。
今年8月,医院医疗队正在卫星镇兰头村出诊,有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到村政府,说村民褚贵学晕倒在地头。医疗队医生赵春峰二话没说带着药品、血压计、听诊器赶到地里,由于天气炎热,患者虚脱晕倒在地头,赵医生用针灸疗法使患者很快恢复神志。感激不尽的患者家属装了一袋子自家产的豆角、苞米,死活给医疗队装上车。
县中医院还定期开办培训班,让几名中医给乡村医生传授技艺,让全县600多名乡村医生学到为农民防病治病的技能。
该县海丰镇恭二西村居民李桂兰手脚麻木多年,在外地花了5000元也没治愈,病痛和高额的医疗费用使李桂兰痛苦不堪,乡医武再兴通过在培训班学的针灸加中药技术,用一个多月时间花了三百余元就治好了她的病,李桂兰逢人就说 小小银针真神了。
据了解,近几年黑龙江省卫生部门为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养医疗业务骨干,带动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2006年出台了面向农村推广适宜技术新政策,开展医疗适宜技术服务基层活动。要求每个获得省科技厅、卫生厅立项资助的单位或课题组,都要把自己最新研究成果或选择一项适宜的卫生技术向农村推广。目前已有136项农村地区有需求、简便易学、社会效益突出的适宜卫生技术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