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暑也分阴阳 高温下贪凉容易中“阴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5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675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近日,全国多地进入高温烧烤模式。咄咄逼人的炎炎夏日,许多人选择了这样的避暑方式:出门空调车、进屋开空调,贪凉吃冷饮,一些宅男宅女甚至整天窝在空调房里做“沙发土豆”。

  这种看似凉爽舒适的生活方式,其实会埋下隐患。特别是过分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或依赖冰镇食品解暑降温的人,很容易导致风寒湿邪不知不觉侵入人体。时间一久,头晕、恶心、乏力、身重、疼痛,甚者咳嗽、流涕、畏寒发热等“热伤风”症状,就会接踵而至。中医称之为“中阴暑”。

  中暑也分“阴”和“阳”

  我们平常所说的“中暑”多是“中阳暑”,指因长期暴晒,或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头晕胸闷、体温升高、面色发红、大便稀溏等症状。这时需要补水散热降温,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而“中阴暑”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通俗地说就是,夏季皮肤腠理疏松,毛孔开张,适当出出汗反而能将体内滞留的湿热排出去,让身体感到更舒适;过度贪凉,毛孔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体内暑热带不出来,一旦外界的风、寒、湿邪侵袭,就会引发“阴暑”。尤其是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到冷环境,打开的毛孔瞬间关闭,特别容易感冒,爱贪凉的人更易中招。

  如何防治阴暑

  桑拿天里如果感觉头重、恶心,往往是中“阴暑”的先兆。首先要避开低温环境,将空调的温度调高,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热茶、热汤来缓解“阴暑”症状。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来解阴暑,以免雪上加霜。生姜红糖水对于解阴暑效果很好,平时,也可以每天熬点姜汤喝,既能护脾胃,也可防“阴暑”。

  老人、儿童、孕产妇等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人们在纳凉和睡眠时,不要过于避热趋凉,建议大家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室温应控制在26℃以上,避免在睡眠时被电扇、空调强风对吹。饮食上应避免过多摄入生冷食物,平时多喝点热粥,在里面加点姜葱,有利于养护脾胃。此外,大量出汗后,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

[责任编辑:韩林涛]

上一篇:湿热体质怎么调理? 3款鲜汤帮你搞定
下一篇:夏天易肝郁脾虚,茼蒿是个“疏肝药”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