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医保健 » 正文

中医疗效不宜评价“张冠李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7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879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近来,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夏枯草、大青叶等和防治流感相关的药材价格都一路上涨。板蓝根的价格比非典时期还要高,金银花卖出金银价,去年才20~30元一公斤,现在已经200多元,而且一天一个价。
 
    中药材看涨,说明公众对中医疗效是肯定的,对中医是认可的。医学追求的目的是疗效,群众认可中医中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是利好。
 
    然而,中医的疗效该如何判断?回答起来却没那么简单。疗效不仅要靠更多人的切身体验,还要有一个说得清、道得明的客观评价体系。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医还没有这样一个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往往是套用西医的判定标准来衡量中医,中西医疗效虽有共通之处,但毕竟治疗思维差别甚大,这种 张冠李戴 式的评判,有时未必合适。
 
    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为例:接受中医治疗后,患者能吃能喝,还能下地干活,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国际公认的艾滋病治疗疗效的指标如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并没有明显改变。这算有疗效,还是没疗效?
 
    如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疗效判定标准,是事关中医发展的重大课题。
 
    中医艾滋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可以说是中医疗效标准建立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为了客观反映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效果,我国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引入了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和基于HIV/AIDS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从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测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一指标体系参考我国和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已列入国家 十一五 重大传染病专项,观察样本已经扩大到全国。
 
    业内人士指出,需要用中医的脚来走路,而不是拄着西医的拐杖,才能真正创建出适用于中医辨证论治的评价模式,而这正是发展中医之必需。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