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下午,环保部组织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结果显示,包括同仁堂、胡庆余堂、云南白药等在内的9个著名品牌的65个中药材样品中,多达48个样品含有农药残留。
看了这则消息,笔者倒吸了一口冷气,我们吃中药究竟是在治病呢?还是在慢性自杀?目前,国人还在为吃上放心菜、放心水果、喝上放心水而焦虑的时候,突然发现,能够治病的中药居然也变得让人不再放心,呜呼,真乃悲哀。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千百年来,一直发挥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通过高科技加工出的中成药,因其价格适中、良好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小等优点,成为众多病患治病养生首选。随着中药及其制剂的深入人心,中药材的需求和产量在不断扩大,其价格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同前不久报道出的 毒生姜 一样,如今,部分药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成色,采取超标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一直疏于监管,部分药材收购商和药企在收购药材时,往往看成色给价,并未确立收购标准。以上几点应是导致中药材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所为 医者仁心 ,药者也要有良心。为了使广大消费者不再食用农药超标的中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把劲儿。
首先,药材收购商和制药厂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中药材收购标准,特别是对农药残留这一项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坚决禁收,通过市场行为规范药农的施药行为;
其次,是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特别是种植户的监控,对滥用农药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第三,是药农要自觉规范行为,因为你种的药材是去治病救命的,而不是去害人杀人的;
第四、是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及其制成品的检验检测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曝光;
最后,要研究建立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准入制度后,只有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中药材,才能凭认证证书进入市场,建立从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信息链,通过二维码追溯药材生产、流通、加工环节的各种信息。
通过以上这几种手段,让种植户要把好施药关,收购者把好进货关,制药厂把好加工关,销售商把好销售关,国人才能吃上放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