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医保健 » 正文

中医文化走进英国中小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4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中医中药  浏览次数:823
核心提示:中医中药

英国新线学院孔子课堂日前举办开幕仪式庆典活动。全校师生以及各界人士观看了歌舞、民乐、长拳、中医介绍等丰富多彩的表演之后,有老师介绍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还给患有肩周颈椎病的嘉宾进行治疗,用小小银针展示了刚获得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產的中医针灸。

随着汉语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从语言教学提高到经典文化的推广。中医文化几乎包涵了中国所有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在英国的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将对两国今后中西医文化的交流起到铺垫作用。

河北医院肌萎缩研究通过鉴定

国家重点中医专科──河北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在攻关世界性疑难病肌萎缩方面,通过3项省级科研成果鉴定。

研究课题中「参芪强力胶囊治疗腓骨肌萎缩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首次提出了「奇经亏虚,络气虚滞」是腓骨肌萎缩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创立了「充养奇经,益气通络」治疗大法,突破了该病传统治疗观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从而為该病患者找到了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提出了「从奇经络脉论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新观点,确立了「温裡奇阳、益气振颓、通畅络气」的治疗原则,并据此创立了採用中药製剂参茸强力散配合针灸治病的特色疗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防止进一步发展成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补肝柔筋方治疗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与机理研究」提出「肝虚气弱、阴血亏损、筋脉失养」為该病的中医发病机制,确立了从肝论治该病的治疗原则,并据此创立了以「补肝柔筋方」施治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乏力、肌肉萎缩、四肢发凉等临床症状。

中医名列中国文化符号之六

一项歷时近半年之久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中国文化符号中,中医位列第六名。最具代表性的前十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权威数据,课题组首席专家王一川表示,大学生普遍认為非物质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符号更具推广价值。而这些都应当成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学理论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 中医中药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