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药二氧化硫超标的消息流传,让中药陷入 安全门 。记者今天调查发现,随着中药市场的繁荣,市场变得鱼龙混杂。中药成分难检测,加上在中药种植、收购过程中缺少标准和监督,出现农药残留也未知,给中药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中药繁荣背后有阴影
近年来,在一波又一波的养生热潮中,不少市民在治病时候回归了中药,将中医中药作为治疗疑难杂症的良方,事实上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也造成了一部分人对中医中药的迷信,认为中药万能。不过,近期以来有媒体披露了中药二氧化硫超标,掀起了波澜。
记者今天采访的结果发现,中药市场的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阴影。 与几年前相比,药店几乎都增加了中药柜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今天的采访中,一家知名药店的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药店纷纷 上马 了中药项目,有些地方还增加了中医坐诊。因为中药对人体毒副作用小、还能治根,逐渐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为了解决市民熬药难的问题,很多医院、药店、诊所都增加了 代为熬药 的服务,便利了市民。 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中药证明有很好疗效。购买中药后,有人负责煎好装瓶/袋,带回家只需要热热就能服用,服用中药跟西药在便利性上也相差无几,想不火都难。 上述人士这样说。
药品质量、成分检测难、用药标准不一成为中药发展的一个困局。市民邹先生向记者反映,他最近身体不好,去某大医院看了中医,拿了几服药,可是不太管用。前天,经朋友介绍来到另外一所医院,同样的病症,大夫开出的药方却不同。邹先生认为,不同医生开出不同药方倒是可以理解,他困惑的是,几味中药差别很大。 这也可能是不同大夫对我病症的判断不一所致。不过这也差别太大了,真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国家标准缺位监管现空白
如果说邹先生的遭遇,争论的焦点更多的在中医上,那么药品质量、成分检测的问题将焦点对准了中药。熬成的中药成分如何检测?记者咨询了质监、药监等部门后得知,质监部门无法检测中药成分。而药监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多种中药混合后熬成的汤剂中,很难检测药物成分及杂质。即便没有经过熬制的中药,同类分离后,可以拿出单独种类的药物进行检测。但是检测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在检测中也是按照《药典》规定,对不同药物进行检测的项目并不完全一致。中草药中的农药残留、二氧化硫、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确实不容易发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连锁药店进货渠道是通过公司集体购买后,下属药店根据需要从公司订购。但是中草药在进入流通环节之前,确实存在一个监管空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中草药属于农产品,批发企业先从药农手中收购,再供货给中药公司进行加工,然后才供给医院、药店。
行业发展需要标准护航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药二氧化硫超标问题可能出现在熏制环节。医药公司从药农处收购原药材,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利用蒸汽热量进行烘干,最后切片,整个过程都不会打磺。但药农在药材挖出后可能会用硫磺对其熏制,以免药材生虫,这个过程很难掌控。加上,国家药典里,也没有对中药材的含硫量进行明确标示,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也缺失。
如果没有国家标准来规范,这个问题以后还可能出现。但是要出台国家标准,必须知道哪个数值下的二氧化硫含量对人体是无害的,首先是要做大量毒理性实验,获得摄入打磺药材后的相关数据,才能得出安全值数。这个工作更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