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數年之久的《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藥條例》,在近日召開的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6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將從2010年7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深圳市將依法產生兩種新的中醫醫療機構,即中醫坐堂診所和中醫館。
「前廳看病,後堂抓藥」,中藥店內「中醫坐堂」這一沿襲千年的行醫方式,在被禁6年後,於2008年初在深圳重現,和順堂等首批8家藥店經過市衛生局審批後取得試點資格。這一舉措被稱為「中醫坐堂」在深圳的「破冰之舉」。
全國試點城市之一
深圳作為「中醫坐堂」解禁的全國試點城市之一,在開禁兩年之後,深圳又率先通過立法對「中醫坐堂」予以支持,這一創新不啻為又一次「破冰」之舉。
為推進中醫藥在深圳的發展,規範中醫醫藥醫療行為,市政府組織起草了《深圳經濟特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若干規定》,於2009年11月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經過三次審議後,定名為《深圳經濟特區中醫藥條例》的這部特區法規終於通過。
美容按摩不可掛中醫招牌
根據該《條例》,深圳市將新增兩類中醫醫療機構,即中醫館和中醫坐堂診所。中醫館是介於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之間的一個類別,只需設置3個以上中醫臨床科室、有4名以上中醫醫師等條件即可開辦。而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藥品零售店,在具備獨立的診療室,有取得中醫執業醫師資格,從事臨床工作5年以上的醫師等條件之後,即可開設中醫坐堂診所。
記者了解到,在最後通過的表決稿中,中醫館和中醫坐堂診所的服務範圍放寬,中藥注射也獲准,僅限於不得使用西藥和開展手術治療。根據《條例》,非醫療機構也不得隨便打「中醫治療」的招牌,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以「中醫治療」的名義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和美容等活動。這意味著深圳市眾多的美容院、按摩院都不得打出「中醫治療」的牌子招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