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医治疗 » 正文

中医养生术市场鱼龙混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9  浏览次数:691
核心提示: 中医养生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形式上的简单,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原理被庸俗化,原本应该由中医药专业人员所
 中医养生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形式上的“简单”,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原理被庸俗化,原本应该由中医药专业人员所拥有的养生术变得鱼龙混杂,使许多中医养生术游走在学术和民俗的边缘,有时甚至被异化成诟病中医的“把柄”。

  游弋在社会的按摩术

  作为医生,笔者没法和朋友说:“欢迎再来。”其实,进医院不一定要有病,养生 按摩理论和手法,不懂脏腑气血、经络走向;阳型刚术,阴型柔术全然不知;外科手法,内科手法混为一体。

  一些所谓从事中医美容按摩的人员在配制面膜时,根本不懂中药性味,更不知道用中医的理论去辨识不同体质下的不同脸面特质,进而采用不同的中医美容方式进行按摩保健。按摩保健,似乎人都可为。

  散落在民间的食疗、药膳

  有一次串门,主人说弄点滋补的药膳招待我们,就是在炖鸡里加了点当归。主人不知笔者是中医师,介绍说:这个东西不错,吃了很营养,很补血的。我调侃地说了句:“我们更需要吃忆苦饭,缺血是旧社会的事了。”这里可以看出主人完全不知道使用食疗的基本原则。

  食疗原本是中医最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现今食疗的情形却大有泛化的势头,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滋补汤锅遍地开花,滋补火锅随处可见;就是吃中餐,老板也时不时地给你来一两个诸如枸杞蒸鸡蛋、大枣烹肘子之类的“药膳”。

  而老百姓更是情有独钟,夏天时节用点莲米来熬粥,说是清热;冬天里用羊肉炖点生姜说是可以温阳,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中医食疗学的使用原则:不同体质的人,使用的药膳是全然不同的。如果有必要,夏天也可以用羊肉,冬天也可以用莲子,用反了反而会滋生病害。

  可是食疗这种在民间流行、业内不屑的现象,使得食疗这一中医独特的养生手段越来越异化,商场里也就有了不是中医医疗机构调制的,不伦不类的“药膳”、“药茶”、“药粥”等等各种食疗处方的配料,催生了指导使用食疗的不是中医师,调配药膳的不是中药师的怪现象。

  而在中医院反而没有食疗营养师,吃不上药膳,配不了食疗方。社会上因缺乏食疗营养师对食疗药膳使用的指导,也就有了本该吃“忆苦饭”,却要用“百鸡宴”的窘迫事。

  走向旁门的中药制品

  笔者前不久在商场看到一个药枕,说有平肝潜阳、滋阴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尽管没有具体罗列中药出来,但明确提示是用“若干中药”配制而成。防治失眠、高血压、颈椎病、记忆力衰退等有非凡效果。长期使用对老年痴呆症、脑血管后遗症等也有不错保健效果。这里无意去说它的效果如何,只是出品厂家并不是什么通晓中医药的专业机构。

  当然,类似这样保健品,比如中药帽、中药鞋垫、中药保健衣、中药香袋等等,还很多。我想既然冠之以“中药”,这类产品就应该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动物、矿物、植物制成的保健用品;没有这个前提制成的保健用品,往往只能是机械地将甲药、乙药……堆砌相加,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药方有机的“组合”功能,更不可能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配制出适合同一种病的不同证型的保健处方和用品来。

  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中医院只注重中医医疗技术的发掘和继承,有的中医院不切实际地与综合医院拼规模、拼设备。面对饱和的医疗市场,一方面因没有自己的特色“吃不饱”;一方面放着祖宗留下宝贝不愿意使用,迫使许多中医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从中医体系中分离出去,被市场边缘化。

  之所以说不规范,是因为,诸如食疗、足浴、美容、推拿、按摩、气功等原本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却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正在被商家和社会庸俗化,使中医养生术失去本身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使中医院失去了一大片市场,使原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医院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保护屏障,这才是目前中医养生术不规范的真正危害所在。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凡涉及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用品必须交由中医药机构来掌控和管理。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