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而头发又是人类美容的第一要素,由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每天有50~100根头发脱落属于正常现象,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如果头发脱落较多,且持续较长时间,轻则头发稀疏,重则显露头皮,则称为脱发,属于病理现象,有碍美容。脱发临床患者虽无肉体痛苦,但精神上的压力却叫人难以忍受,而思想的苦恼,又会加重脱发。
脱发在古医籍中称之为“毛拔”、“发落”、“发坠”,根据头发脱落的症状,将骤然发生的斑状脱发称为“油风”、“鬼剃头”,将以头顶脱落为主的脱发现象称为 “蛀发癣”、“发蛀脱发”。中医学认为,头发的茂密与否与肝、脾、肾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因“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主藏血”,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且“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行则血行”,“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正如《诸病源侯论》所云:“足少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认为毛发的生长全赖于精、气、血的荣养,故有“发为肾之外候”、“发为血之余”之说。
刘启廷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变化,脱发不仅仅是由虚而致,更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导致人们浮躁焦虑的心情,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失衡所造成的一种虚实夹杂的脱发病症。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如久病、房劳过度、夜生活增多等原因可引起肾虚,使精血不足,无以滋润与濡养则毛发焦黄易脱落;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若思虑伤脾,或过食肥甘,助湿生痰,运化失调,气血双亏,毛发失于濡养,则造成脱发;肝主藏血,主疏泄,气机郁结时,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若情志不遂,五志化火,阴津内耗,可致肝阴不足,血热生风,损伤毛孔而发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脱发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有关相一致。因此,治疗脱发,应从肝、脾、肾入手,生血、凉血、补肾、养肝以生发贯穿始终。刘启廷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自拟凉血生发汤为基础方,围绕“以血为本、肝肾为主、五脏相关”的原则,随症加减,治疗各类型脱发症,疗效显著。
方药组成: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玄参30克,制何首乌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30克,桑椹子30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30克,当归30克,黑芝麻30克,炙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4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服药期间少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待脱发现象减轻时,可将上药倍量,轧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2次,每次1丸服用,连服2~3个月。
[责任编辑:昕亚]